最近几个月,香港的暴乱牵动了全球华人的心。相信通过社交媒体,关于香港暴乱的分析文章各位已经看了不少。在本篇文章,我不谈香港不谈政治,只想谈谈和此事件相关的家国情怀。
相信在不少人小时候,物质还是相对匮乏的,身边的有钱人不多。那个时候,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被西方强势的文化输出所碾压,很多人都觉得,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好的,那些国家代表了先进。我们模仿西方,学习西方,崇尚西方文化。同时有不少人,包括当时的我自己,因为看到了国内种种的负面新闻,对比电视电影里的西方世界,觉得中国就是落后的。那个时候,每当听到有人拿到了国外绿卡,在国外工作安家,就觉得已经是人生巅峰。
后来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变好,不少人有机会走出了国门,来到了曾经“梦寐以求”的发达国家,或学习或工作,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。初来乍到,感叹这些国家的“自由”,没有“封锁”的互联网,总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“自由的国度”。
然而随着在国外生活时间的增加,我发现自己以前看到的都是经过修饰的表面。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,锅都是仰天烧的,意思就是,无论在哪里,有些事情的特点是不会变的,比如人性的弱点,比如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。我慢慢明白,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的“乌托邦”,任何社会都存在种种问题,我们作为外人,只不过看到了围城的表面。我从一开始的“崇洋媚外”到慢慢变的有点动摇起来。但当时内心里仍然觉得自己的国家不如人家,内心有些自卑。
直到碰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,被一些外国人歧视的时候,我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。歧视这个东西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。在国内,城里人会歧视乡下人,大城市的人会歧视小城市里来的人。这个特点当然也存在国外。有些外国人,会带有对中国的偏见。直到碰到了歧视我的外国人,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国与家。当你走出国门,你就代表了你身后的国家。可能在国内的时候,你会骂自己的国家这不好那不好,但是在国外,你会不自觉的认为,只有我才有资格说我自己国家的不好,但是你们外国人说我们的国家不好就等于在说我。经历过了这件事,我坚定了一件事:我出身的国家,不容许别人在我面前说三道四。
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次在香港的大学做演讲,问台下一位听众启蒙歌曲,那位听众说,是那首《我的祖国》。接着全场观众就开始默契地唱了起来:一条大河波浪宽/风吹稻花香两岸/我家就在岸上住/听惯了艄公的号子/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……听到这里,泪水已经湿透了我的双眼。这首歌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听到这首歌的岁月,想到咱们的国家能走到今天,真的是不容易。在我们的文化里,有着对这片土地质朴地热爱,无论这片土地是否贫瘠。我们的国家代表了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,她曾经经历过战火,曾经弱后,曾经被践踏被掠夺,但是我们一直奋发努力,我们记住了落后就要挨打。今天的我,就算看到自己国家的种种缺点,也不会像以前那样,而是会怀着包容自己家庭的缺点一样,包容和理解我们的国家。再次走出国门,我会非常自豪于自己生为中国人。
“此生无悔入华夏,来生愿在种花家!”